


刊于菲律宾《商报》
中新社黎平2月15日电 题:李克强总理为贵州侗寨脱贫出招
中新社记者 张伟
如果不是总理的到来,位于贵州省黎平县的侗族寨子蒲洞村,大约不会被人们关注,这里被群山环绕,进村只有一条2012年才开通的水泥路,在山峦间辗转。
村支书杨昌发告诉中新社记者,蒲洞村是中国一类贫困村,贫困人口比例超过43%,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60元人民币。
2月13日下午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走进黎平县大山深处的蒲洞村,侗族人家扶老携幼竞相来到村口,山谷里回荡着问候声和欢笑声。
75岁的侗族老人吴开英用侗语比划着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喜悦,她的儿子林宪平翻译道:“我母亲说她很高兴,感谢总理,因为我们这里是贫困地区,辛苦总理了!”
林宪平的家是一座已经有80多年历史的两层破旧老房子,家里就住着林宪平和母亲吴开英两人,林宪平把记者带到没有电灯的二楼,指着床上方铺在屋顶内的塑料纸说,“这是防雨的,总理还摸过!”
总理探访了林家的情况,临行前还揭开粮仓看了一下存粮,林宪平将心中最期盼的“修一修房子”的心愿告诉了总理,捧着李克强总理赠送的腌鱼、面条、白糖等年货,这条侗家汉子眼圈红了一次又一次。
贵州实施精准扶贫以来,切实加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建档立卡、细分扶贫对象是第一步。2014年,贵州完成了9000个贫困村、278万户、745万人的信息录入工作,为分析致贫原因、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。
同时,贵州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,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,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等“六个到村到户”实现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投资37.11亿元人民币,基本建成4.29万套生态移民住房,17.2万移民迁出大山的任务。
离林宪平家不足百米的吴龙乾一家是李克强总理走访的第二户。“饭够不够吃?”、“家里收入怎样?”是总理关心的问题。随后,李克强总理走进老吴家的厨房特意打开水龙头,用红色的水瓢接水细细察看水质。总理叮嘱:让山区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,这是政府的硬承诺,绝不能打折扣!
腊月夜晚的山区寒风刺骨,但总理的到访让蒲洞村处处洋溢着暖意。正如村支书杨昌发所说:“相信社会各界在交通、教育、房屋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,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。”
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,贵州与全国一样都面临的“最后的硬骨头”,李克强总理对当地官员叮嘱说,要把蒲洞村列入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,而关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、山区群众喝上安全饮用水的叮嘱,亦已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。
据了解,2015年,贵州定下了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、新增10个县160个乡(镇)减贫摘帽、50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的目标;同期,贵州计划全年完成“小康水”行动计划投资53亿元人民币,解决300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。(完)
即时新闻 | Instant News
- 【澳·华侨报】贵州“原创春联大赛”火热 传统文化受热捧
- 贵阳北站:每天都是“情人节”
- 【澳·华侨报】贵州茶赢得美国星巴克“新年大单”
- 【澳·华侨报】多国百余斗牛“争霸”贵州黎平
- 黄果树国际啤酒节万元大奖征节歌
- 不顾安全登危楼 看看李克强的“心头之患”
- 李克强:破解民生难题汇聚增长动力 真抓实干推动发展升级
- 总理为啥破例签16次名? 总理在贵州专题
- 总理为啥破例签16次名?
- 李克强探望过年返乡进城务工人员 总理在贵州专题
专题 | Special Coverage 
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
LOGO以“心形图案”及“丝带”为元素,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,以“崇德向善”为核心理念,以“明五礼知五耻”为内容,寓意做人要明五礼,即:仁、义、诚、敬、孝;知五耻,即懒、贪、奢、浮、愚。
新常态新起点新贵州·2015贵州两会
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据显示,2014年,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251亿元人民币,增长10.8%,增速连续四年居中国前列。中国西部省份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抓改革开放,积极适应新常态,蹄疾步稳地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。
第24届全国图书博览会
全国图书博览会,原名为全国书市。2007年在重庆市举办的第十七届正式更名为“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”。经过二十多年,全国书博会也已由最初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,发展为融出版物展销、信息交流、行业研讨和倡导全民阅读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盛事。书博会渐由“独木”长成“林”。
贵阳孔学堂
贵阳的孔学堂,在功能定位上是以“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,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”为目标,具有教化、礼典、祭祀、典藏、研究、旅游等六大基本功能。